-
“正定”这个名字的由来与历史背景有关。正定,位于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,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。以下是“正定”名字的由来:
1. "地理位置":正定位于河北省中南部,古称常山、真定。在古代,这里地理位置重要,是南北交通要道,因此得名“正定”。其中,“正”字意味着位置适中,处于南北交通要道的中心;“定”字则表示安定、稳定。
2. "历史沿革":正定历史悠久,早在春秋战国时期,这里就是赵国的疆域。秦朝统一六国后,设立真定县。隋唐时期,真定县成为地方行政中心。到了宋朝,真定县更名为正定县,沿用至今。
3. "文化内涵":正定作为历史文化名城,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。正定古城墙、正定隆兴寺、正定广惠寺等古迹,都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。正定这个名字,既体现了地理优势,又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。
综上所述,正定这个名字的由来与地理位置、历史沿革和文化内涵密切相关。它既代表了正定在古代的重要地位,又体现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。

举报 -
正定为县名,现隶属于河北省石家庄市,古称常山、真定等。清雍正元年改名正定县至今。
春秋时期(公元前770年)居住在今河北省境内的白狄族人以正定为中心,建立鲜虞国。周敬王三十一年(公元前489年)鲜虞国被晋国所灭。后来战国初期(公元前475年)鲜虞人在这一带建立了中山国,在此设东垣邑。赵惠文王三年(公元前296年)中山国被赵国所灭,属赵。
秦统一中国后,改东垣邑为东垣县。西汉高祖十一年(前196年)平陈豨叛乱后,取“真正平定”之意改名为真定县。武帝元鼎三年(前114年)置真定国治此。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三年(37年)废真定国,属常山郡。
隋开皇初废常山郡。一度改名中山县。唐至清历为恒州、镇州、真定府、真定路、正定府治。清雍正元年(1723年)避帝胤禛名讳,改名正定府。这就是正定名字的由来。
举报 -
举报


